追求核心素养 构建魅力课堂
红梅俏梳妆,冬至渐渐凉。“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魅力课堂,2022年12月14日,文昌市第三小学数学组在笃行楼六楼多功能厅开展本学期第十七周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在吴清霞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序幕。
主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例展示活动。
主持、屏幕设计:吴清霞
参与人员:全体数学老师
签到、记录人:陈翠丽
拍照、美篇:韩敏莉
录像:吕春微(符文颖指导)
活动流程:
1.四年级组展示课
李明坊《沏茶问题》
2.测评
3.三年级组展示课
吕俊杰《周长的认识》
4.测评
5.授课教师反思(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过程及效果等)
6.同年级组的老师根据观课点进行议课,年级组长小结点评,其他老师补充。
7.总结
李明坊老师执教的《沏茶问题》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教学奠定基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阐述观点,明确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为掌握方法奠定基础。通过对比、评价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出最优方案。教师的追问、点拨,精心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地从众多策略中探寻出最优策略,提升优化思想。
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事可以同时做,用“一边做什么一边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的事情可以同时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本环节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借助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每个孩子都在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沏茶的各环节,积极参与讨论,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合作要求。学生带问题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设计合理省时方案,小组内尽情交流,每个学生都沉醉在课堂的氛围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与学生交流。
小组展示汇报环节,“我展示,我倾听”。小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质疑、反馈不同想法设计方案,教师及时的追问,巧妙的问题设计引得学生妙语连珠,使学生的思想碰撞出火花,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习。
看,孩子们在质疑,探索,解决和分享中获得知识!
点拨展学环节。教师巧妙设计,对学生的引导循循善诱,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同时做的事情越多越省时,并掌握计算时间的方法,升华优化思想。
达标测学环节,教师精心设计巩固练习题,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考学生是否理解同时做的事情如何算时间,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各抒己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设计了时间轴,动画演示,非常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合理省时。
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合理安排做事情的顺序,能同时做的事要同时做,节省时间就是珍惜时间。
课堂检测,优秀率79%,及格率96%
吕俊杰老师展示的课例《周长的认识》,创设情境,以动画演示运动场跑一周拉开帷幕。吕老师的课堂环节设计层层推进,围绕理解周长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概念。通过辨析、提问,跑完一周和没有跑完一周两者边线的区别,让学生初步感知封闭图形一周的边线是周长。让学生通过动手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的实践活动,突出周长是一个“长度”的本质内涵。通过使用直尺、软尺、测绳法、平移,强化了学生对周长的基本属性“一周的边线”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周长的定义,通过探索测量不同封闭图形周长的方法,逐步理解周长的概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孩子们被老师创设的情境吸引,全神贯注的听讲,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初步感受封闭图形一周。
学生独立操作描一描。学生大胆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想法,指出实物表面的周长。
吕老师教态落落大方,语言通俗易懂,细致入微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师插入视频讲解,孩子们认真倾听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掌握“化曲为直”的方法。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孩子们带着问题,沉浸在思考和探索中。
小组合作,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解决图形周长问题,小组内积极讨论和分享,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
小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孩子们积极举手反馈让不封闭图形变成封闭图形的办法,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学生汇报测量周长的方法和计算过程,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及补充想法。
学生通过比较、讨论测量图形周长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课堂展示风采,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
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什么是周长,及测量周长的方法。
课后测评结果:优+的有52人,其中43人满分。
李明坊老师的《沏茶问题》反思:1.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情“一边……一边……”可以同时做的,唤醒学生的经验。经过磨课,第二次备课,为了让学生更关注时间,在本环节增加设计一道题两件事情同时做的题,唤醒学生关注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件事情同时做是可以省时的。2.先让学生感受做事情先后顺序的合理性,再进行小组合作。在协同教学模式中,需要探讨如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3.学生展学环节。发现学生反馈时表达不够流畅,以后的教学课堂要更关注训练学生的表达。4.点拨环节,为了让学生感知同时做的事情越多越省时,特别增加“摆上小点心”,让学生理解能同时做三件事,四件事更省时。5.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明白时间的算法,特别设计了时间轴,让思维可视化,学生更直观看出同时做的事情如何算时间。遗憾的地方是数学思想还没有拔到一定的高度,凸显优化的思维。
吕俊杰老师的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怎样通过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描周长,辨周长,比周长,测周长等活动,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周长的含义,从直观辨认图形的周长到探究周长的特征,再抽象概括周长的定义。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具体与抽象的转化,逐步理解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本节课我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少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最优化。
林翠丽老师的评课:李明坊老师的《沏茶问题》,本节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也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思考应该做哪些事情,怎样安排做事的顺序,如何表述更加清楚,哪种方案更合理,从而通过简单的运筹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使学生从中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统筹规划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符玉珠老师的评课:李明坊老师对于“沏茶问题”的教学,首先明确沏茶工序和顺序,然后再出示题目要求“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以及“尽快”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尽快”就是沏茶用时最少的意思。学生理解后采用合作探究等形式,根据“合作要求”设计沏茶方案。在选取展示方案时,尽量选择与最优方案不同的方案,让学生在对比中经历从解决问题。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寻找最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部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全面性,并引导学生关注多种策略,在比较中体会优化思想。
黄朝萍老师的评课:吕俊杰老师以实际操作作为主要教学方式让课堂与学生紧密想联,让学生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充分感知周长,让学生在操作中强化周长的概念,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索,认识周长的含义。老师注重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体现出乐学、善思、敢说的学习过程。
韩丽雪老师的评课:三年级《周长的认识》这节课,吕俊杰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验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操场引入,让数学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课中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尺、数学课本、树叶、钟面外沿一周时,是否可以用小棒围一圈,然后借势引出课题—周长,周长是这几想小棒的长度和,可能会比较好点。
邢增燕教导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及总结:李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精练精准,适时发问,对每个知识都了如指掌,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教学亮点多。1.关注孩子们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李教师的评价语言具有指定性、指向性。对于学生的回答都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2.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地运用教材设计教学流程。课前,用“一边……一边……”结合生活中的小智慧,把课堂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是数学和语文学科的融合,同时向学生渗透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分散教学难点。当提出“沏茶时通常需要做哪些事?”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完成,有些事情的顺序可以改变,有些事情的顺序不可改变。为学生帮助“尽快让客人喝上茶”打下基础,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提供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设计沏茶流程的最优方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优化思想,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4.通过设计解决生活中问题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使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5.在学生展示环节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课堂上学生充分进行了交流,讨论,质疑、补充的学习过程,自然呈现出沏茶流程设计方案的多样性。点拨环节,增加“摆上小点心”设计巧妙,让学生明白了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越省时,内化知识,优化思想得到升华。
吕俊杰老师的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1.教师借助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对逐渐理解周长。教学活动的设计流程突破重难点。2.注重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深化概念丰。3.给学生提供充分地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周长,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图形的周长的测量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并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建议:学生的体验还不够多,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感知,让学生明确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总总长度,从起点回到起点。周长概念的构建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对周长的感知到抽象概括概念的学习活动过程要丰富,为学生积累感性认识。
教研促成长,课堂展风采。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离不开教研活动的开展,这也使得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打造了独特教研风格和构建核心素养的魅力数学课堂。
供图:韩敏莉
供稿:韩敏莉
初审:李明坊
终审:邢增燕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