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健全人格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不断完善我市家校共育和家风家教建设;通过“家校社”协同发力,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保障我市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决定在第一期未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联合举办2024年文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第二期)。本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共四场,我校荣幸的被选为活动的首站。
文昌市第二期“守护阳光”青少年心理健康社区教育活动主讲教师是符夏青老师,参加对象主要是四年级的家长。
培训活动在美丽端庄的丁雅慧级长的主持下有序进行。
《如何建构孩子完整的人格》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符夏青老师主要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父母教育方式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完美型父母:这类父母对孩子有高标准和严格要求,期望孩子在各方面都表现优异。这种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压力和焦虑,但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家长受邀上台进行互动,亲身参与完美型父母教育孩子的情境表演。初次的本色出演,自然而然地挑起了孩子们的“小毛病”,这一幕幕真实而又不失幽默的情景,让在场的所有家长忍俊不禁,笑声连连。
代替型父母:这些父母倾向于过度保护孩子,替孩子做决定和解决问题。虽然这种方式能让孩子感到安全,但也可能限制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决策能力。
处罚型父母:这类父母常用惩罚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可能导致孩子对错误行为产生恐惧,影响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预防型父母:这些父母注重提前预防问题的发生,通过教育和沟通帮助孩子理解行为的后果。这种方式有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第二次生活情境的体验,家长们纷纷举手,愿意参与预防型父母的情境表演。
符夏青老师引导家长扮演束缚孩子双手,接着到双脚,再到封住孩子的嘴,矇住孩子的眼睛,直到孩子不能动弹,最后到给孩子解开束缚的情境,让家长们亲自体会孩子们的感受。
放任型父母: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较少干涉,给予孩子较大的自由空间。这种方式可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纪律性。
托举型父母:这类父母在孩子需要时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性。
符夏青老师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完整人格七色花理念》,分享给家长们,帮助家长们认识到不同教育方式的优劣,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找到平衡点,应该塑造怎样的父母形象,才能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丁雅慧级长代表学校感谢专家老师的精彩分享,感谢家长们的热情参与。相信本次讲座家长们收获颇多,定能找到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身心健康,为未来社会培养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供稿:韩 云
供图:吴家纪 温爵
审核:郑劲军副校长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