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玩科学
2025年科技节期间,三年级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室内纸牌搭建活动。
活动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初赛在普通教室进行,选拔优秀小组,参加年级赛。重点考验孩子们的基础搭建能力。决赛在更大的场地——教师之家进行,每班派出精英小组,以更高难度的挑战,激发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
初赛阶段的场地设在三年级各班级的普通教室。课桌上、地面旁,孩子们围坐或站立,以纸牌为“建筑材料”,开启了第一轮挑战。教室里的黑板上写着“雷锋精神 代代相传”等字样,荣誉墙张贴着班级活动记录,课桌椅整齐排列,为活动增添了浓郁的校园氛围。
参与初赛的孩子们有的蹲着调整纸牌角度,有的站着小心堆叠,还有的围在桌旁观察同伴的搭建技巧。地上散落的纸牌记录着每一次尝试与调整,黑板前、窗户边,处处可见专注的身影——他们或独自钻研平衡技巧,或轻声交流搭建心得,将教室变成了充满探索趣味的“微型建筑工地”。
在初赛现场,几名穿着白色上衣的学生围坐在课桌旁,将纸牌一张张叠放成塔;还有孩子的塔旁标注着班级名称,记录着阶段性成果。背景中,“荣誉墙”的标识与张贴的文件默默见证着孩子们的努力,整个教室既保持着课堂的规范性,又洋溢着课余活动的欢乐。
随着初赛推进,孩子们的纸牌塔逐渐“长高”。有的塔已颇具规模,吸引周围同学驻足观看;有的因重心不稳倒塌,却也让孩子们迅速总结经验、重新尝试。穿卡通图案上衣的女生、戴眼镜专注搭建的男生……不同的身影共同构成了初赛的生动画面。
初赛尾声,许多孩子的塔已达到一定高度。他们或蹲在桌旁保护塔体,或站在窗边借助光线观察结构,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搭塔热”点燃。这场在教室中进行的初赛,不仅让孩子们熟悉了纸牌搭塔的基本技巧,更激发了他们对后续决赛的期待。
决赛:第十三周周四举行
初赛结束后,表现出色的孩子们转战乒乓球教室,迎来更具挑战性的决赛。这里的场地更开阔,乒乓球桌成为新的“搭建平台”,墙上的标语与室内的灯光营造出专业的活动氛围,为孩子们的突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决赛中,孩子们的目标是搭建更高、更稳的纸牌塔。有的站在乒乓球桌上小心调整角度,有的蹲在桌旁反复测试平衡;有的团队分工明确——一人负责取牌,一人专注堆叠,一人保护塔体,协作效率显著提升。地面散落的纸牌比初赛更多,却也见证着更频繁的尝试与进步。
在决赛现场,一座标注“三(7)班24层”的高塔格外醒目。戴眼镜的男生作为主力搭建者,旁边同学屏息观察;穿红色上衣的团队默契配合,塔体几乎触到天花板。红色小凳子、蓝色地面、墙上的时钟与教学设备,共同为这场“高塔挑战”增添了丰富的背景细节。
除了高度,决赛更考验孩子们的应变能力。当塔体因轻微晃动倾斜时,团队成员会迅速调整底部结构;当纸牌意外滑落,大家会笑着收拾后重新开始。这种“失败即经验”的心态,让决赛现场既紧张又充满温暖的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孩子在决赛中换上了统一的浅蓝色上衣,展现出团队的凝聚力。他们站在椅子上继续堆叠,或围在乒乓球桌旁讨论策略,将个人能力与团队智慧结合,让纸牌塔的高度不断刷新。
无论是初赛的教室探索,还是决赛的乒乓球教室突破,这场纸牌搭塔活动都成为了孩子们科技节中最难忘的记忆。他们在“搭”与“倒”的循环中锻炼了耐心与韧性,在观察与协作中收获了友谊与智慧——这或许就是科技节“动手实践、探索创新”的真正意义。
供图:三年级数学老师
供稿:韩朝影
审核:李明坊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