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第三小学
“千重稻浪泛田畴,绿褪黄铺尽染秋”,这是孩子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秋天麦浪滚滚的样子。秋天到来,我们计划带孩子从课本的秋天走向大自然的秋天。


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但阳光终究是温和了许多,没有夏日的热烈和辛辣了,孩子们的身影也轻盈洒脱。


很快,孩子们找到一块阴凉的地方,这是一个有着“秋天气息的地方”,一条林间小路,蜿蜒曲折,一边是广阔的田野,一边是植被茂盛的海防林。秋姑娘的身影隐约可见,在田垄边,在树上,在路边的花草丛中……

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用读书声唤醒心中的秋之颜色。

田野初体验:用“五感”认识秋天(30分钟)
1.视:带孩子观察——指认稻穗(饱满的颗粒、金黄的稻壳)、路边的野花(比如白色的狗尾草、紫色的小紫花),让孩子说说“秋天的田野是什么颜色的?”
2.触:在家长看护下,让孩子轻轻摸稻穗(感受颗粒的硬实、稻芒的轻微刺感)、摸树枝和花草,(在树上的和落在地上的叶子,对比手感)。
3.嗅:凑近稻穗闻一闻(有淡淡的青草香+阳光的味道),闻路边的野菊花(清甜的香味),让孩子描述“秋天闻起来像什么”。
4.味:带孩子们品尝秋天里的瓜果,北方的柿子,江南的葡萄🍇,文昌的甘蔗,让孩子们感知“同是秋天,地理位置不同,味觉的不同”。
5.听:安静一下,带孩子们倾听飞鸟的叫声、水牛的叫声、农民劳动吆喝的声音……这是南方秋天独有的特点。


孩子们的内心怎样,他们的秋之色彩就会怎样。你看,秋天是丰收的,孩子就采来稻穗;秋天是快乐的,孩子就采来红花绿叶;秋天是自由的,于是,眼前就有了狗尾巴草。


孩子们当起了秋日的“小收藏家”。

女娃们双眸明亮清透,如同湖水般清澈,这是秋天晴朗纯净的感染力。她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秋天还可以有姑娘们的喃喃私语。








北方火红的柿子划出箩筐,滚落在地上,与南方的绿色落叶邂逅一起,一红一绿,色彩搭配鲜艳诱人。

沿着栈道,孩子们走进了令他们新奇的地方。

在这里,红树林茂密繁盛,夹杂着许多不同的树种:木榄、黄槿、红海榄、瓶花木。它们手牵手,默默守护这个宁静的小渔村。

宣佑爸爸给孩子们讲解植物科普知识,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



沿着栈道走到尾端,眼前一片开阔。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喊:大海!
秋天浸在眼前这片海里。这片海很平静,与蓝天呼应,虽经历台风洗礼,但海水蓝得更稠。海风和熙,推着渔船稳稳靠岸。一棵大树静静立着,像是一个在等待出海家人归来的女人。沙滩上,两个稚童和家人在追寻螃蟹玩耍,偶尔有一群飞鸟从头上掠过身影,这是暴风雨后的宁静祥和。海南的秋,就是这样地透着娴静和温柔。

对于美景,驻足欣赏,沉浸体会,这是对秋天的礼赞,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春穗妈妈用心指导孩子们对秋天的表达。

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





把秋天装进稻田,带娃摸过泥土才懂丰收。
虽然农民在台风前抢收了稻谷,孩子们看不到麦浪滚滚的样子,但是田里还有稻穗,让孩子们指尖碰一碰的稻穗——原来课本里说的“金黄”,是摸得到的粗糙,闻得到的青草香,甚至能看见稻穗尖上挂着的、被阳光晒得透亮的小水珠。何尝不是一种秋天的独特体验呢?

宣佑爸爸把他的关于稻田的童年回忆与孩子们分享。


从禾苗到稻谷再到大米,孩子们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

孩子们的童真,换来村里阿婆的喜爱,她砍下甘蔗让孩子尝尝鲜。孩子们欣喜万分,这是意外获得温暖的一种满足。意外的温馨一幕就这样地书写在了他们成长的日记里,成为他们的美好的回忆。真好!

这么美好的一天,怎能让它悄然而去,孩子们把它记录下来,成为“生长的养料”,多好!





夹在作文本里的“秋天”。



余晖渐渐消失,华灯初上,万物朦胧,白天的喧闹褪去,留下的是一天的收获满满。


这秋,是排港村献给孩子们的礼物,不张扬,却让人流连忘返。孩子们通过找寻秋天,感受秋天,书写秋天,把这份不褪色的暖,藏进心里。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第三小学